余公岭村位于松滋市杨林市镇中部。因山岭分岔多,像蜈蚣的腿,故这里又被称为蜈蚣岭。
这是一片充满红色印记的土地,在余公岭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广场上,矗立着红二军团杨林市战斗纪念碑,碑文记载了年土地革命时期,贺龙元帅在这里率领红二军团粉碎敌人的进攻,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的英勇事迹。
近日,本报全媒体报道团走进杨林市镇余公岭村,探寻那段风起云涌的红色历史,见证余公岭村在红色精神照耀下的奋斗历程。
追忆——回望烽火岁月感受鱼水情深
在余公岭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广场上,一块巨石伫立,上面刻着“红二军团杨林市战斗纪念碑”字样,文字下方雕刻着红军战士雕像,在纪念碑旁的墙壁上,绘制着当时红二军团战斗的场景。
红二军团杨林市战斗纪念碑
在村史、党史馆里,摆放着红军战士使用过的大刀、镜子、碗等珍贵历史实物。看着这些饱经风霜的物品,不禁感叹当时生活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也让人回想起那段烽火岁月。
年12月,红二军团南征失利,被迫从津、澧撤退。9日,部队撤至杨林市、街河市一线休整。敌军在解澧州之围后,以十八个团又三个旅的兵力继续向红二军团逼进。
17日凌晨,敌人从西斋、宝塔寺及官桥、石子滩一线向红军猛烈进攻。当时红二军大部尚在公安,六军及二军一部虽奋起应战,终因防线过宽、兵力分散,未能击退进攻之敌。18日,贺龙元帅急奔蜈蚣岭前沿阵地,亲自指挥战斗。
正在红二军战士应对眼前的敌人时,驻杨林市以西受红军收编不久的笱在阳部突然反水,从后面向红军发起攻击,红军腹背受敌,伤亡很大。下午3时许,在贺龙元帅指挥下,部队击退笱部叛军,向杨林市方向撤退。
在激烈的战斗中,松滋各地群众奋勇支前,争先恐后为红军做饭送饭、救护伤员。
当晚,贺龙元帅命各部向刘家场转移。撤退中,红十六师一部因受街河市方向来的敌人阻击,转而向东,在马家巷子涉水过河时,遭追敌攻击,伤亡很大。在这里牺牲的红军战士遗体,后经群众就地掩埋,垒成墓冢,人们称之为“红军坟山”,因年代久远,如今杂草丛生,已难辨其踪。
经松滋市人民政府批准,该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传承——打造红色阵地凝聚发展动力
吃完晚饭后,村子里的老人经常三五成群地带着孙子、孙女来到广场纳凉,并在纪念碑前给孙辈们讲述这里曾经发生的红色故事。
红二军团战斗遗址广场,是杨林市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少机关单位经常在此举行党建活动。
3月10日上午,松滋市重大建设项目资金保障中心党支部、杨林市镇财政管理所党支部、杨林市镇余公岭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了3月份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现场,三个支部的党员同志在红二军团杨林市战斗纪念碑前向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默哀,并献上鲜花。
重温入党誓词、诵读《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一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的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余公岭村党支部书记雷正国在纪念碑前向大家讲述了红二军团杨林市战斗事迹。松滋市重大建设项目资金保障中心党支部书记郑联雄为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红军战士使用过的物件
纪念碑前的党课,激发了在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大家表示,争做讲政治、勤学习、重团结、扬正气、守廉洁的表率,紧盯本村、本单位、本系统的年度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项目清单、任务清单,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奋进——坚持红色引领推动乡村振兴
昔日的硝烟散尽,如今,余公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年以来,余公岭村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村硬化路完成投资万元,建成通村通组硬化路13.5千米、硬化建设主支渠米、掏挖蓄水堰塘25口,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栋、文化活动场所平方米,投放垃圾桶个,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
余公岭村坚持村级主导、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市场导向、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村村联合与本镇向丰岭村采取“支部+支部+农户”方式,联合组建了松滋市双岭环卫保洁有限公司,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做出了贡献,也解决了部分村民和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在松滋市委、市政府及杨林市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驻村工作组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余公岭村党支部、村委会对建档贫困户实施精准帮扶。通过几年来的攻坚克难,年余公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人已实现全部脱贫。
在今后的工作中,余公岭村将探索多种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转变观念、艰苦奋斗、苦干实干,改善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巩固脱贫成效,为建设幸福美丽新余公岭而不懈奋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