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cgia.cn/news/chanye/1663788.html
本期亮点:
1.“1+1>2!”海口秀英区打造休闲农业产业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
2.海口美兰区一脱贫户带动6名村民外出就业
1
“1+1>2!”
海口秀英区打造休闲农业产业综合体
助力乡村振兴
5月8日,秀英区绿海田园扶贫基地石斛产业园内铁皮石斛花开得正好。当天一大早,长流镇长南村脱贫户李鸿海就开始在产业园育苗大棚内忙碌起来,今年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五个年头,靠着在该扶贫基地做保安和劳作,如今他们一家不仅实现了脱贫还过上了宽裕的日子。
扶贫基地助脱贫
农户过上好日子
李鸿海今年73岁,家中有妻子和儿子共三口人,儿子正在读初中,妻子因常年患病无法劳动,养家的重任都落在他一个人肩上。年因缺少劳动力和资金,李鸿海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年2月,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他来到绿海田园扶贫基地做起了基地的保安,并学习石斛、沉香等作物的种植管理技术,在从事安保的同时也兼做基地内的种植管理工作,这一干就是四年时间,现在他不仅熟练掌握了如何打理石斛、沉香等作物,还准备借助扶贫基地的帮助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沉香。
“年之前都是到外面打零工,也没有多少收入,还好有了这份工作,不仅学到了技术,还养活了全家。”李鸿海告诉记者,他现在每天都很充实也很有干劲。“只要有活就会叫我过来,打理这些作物一天是元,加上我做保安的工资,每个月的收入至少有元,收入高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李鸿海高兴地说,现在妻子看病有医疗保险,孩子上学有生活补助,除了家里的吃穿用度,自己手头还能有点盈余,一家人的日子也过得越发有滋有味。
在绿海田园扶贫基地,像李鸿海这样的脱贫户共有11户,还有附近村庄的低保户等困难群众,他们不仅在这里学习种植管理技术,也在这里解决了就业问题。年初,绿海田园扶贫基地还让贫困户入股公司,每年每户都可享有11%的保底分红,截至目前11户脱贫户全部参与了入股。在为大家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带动更多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促发展
乡村振兴有奔头
据了解,绿海田园扶贫基地占地近亩,扶贫基地以绿海田园生态农业基地项目为基础,以铁皮石斛为核心产业,自年起,在发展石斛产业的同时,又开始奇楠沉香的产业种植。目前奇楠沉香已经开始结香,五年就可以进行阶段性采香,按照目前的市场价,一棵树的产值可达到15万元。
据绿海田园扶贫基地副总经理刘雪莹介绍,该基地在种植40亩铁皮石斛和15亩奇楠沉香的基础上,还养殖了多只石斛鸡和多只东涛鸡,同时研发生产包括石斛酒、石斛茶等一系列石斛衍生品,接下来基地会继续扩大和完善石斛及沉香产业链,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种植,“特别是奇楠沉香,市场收益可观,农户可通过培训学习,在自家庭院种植,实现增产增收。”刘雪莹说。
目前,经过七年的发展,该基地已经成为集种植、培育、研发、展示、销售及深加工一体化的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下一步将着力打造共享农庄休闲农业综合体,日前该基地已获批成为年海南省共享农庄试点。“按照试点要求,我们计划经过两年时间,使共享农庄初具规模并达到认定标准。”刘雪莹介绍,作为共享农庄试点,该基地将会对产业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与规划,发展餐饮、民宿、休闲观光等产业综合体。
无独有偶,在秀英区长流镇长南村一带,分布着多个以田园休闲为主的产业园和休闲场所,在距离绿海田园扶贫基地不到两公里的地方就是秀英区美美谷,这里以沉香产业为主,已有将近二十年种植历史,园内风光秀丽、树木成荫,三步一小景、五步一大景,鸟鸣、花香、犬吠相得益彰,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派田园风光。
“绿海田园扶贫基地、美美谷以及周边的铭投拓展中心和邦邦熊主题公园这四家企业,都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良的产业结构,我们将对周边这些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打造成为集观光、休闲、餐饮、民宿、娱乐、科教于一体的秀英区休闲农业产业综合体,使之形成1+1大于2的合力发展势头。”秀英区长流镇委副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谭柏枝介绍,通过发展产业综合体,为市民游客带来休闲娱乐圣地的同时,提升品牌效应,提高附加值,帮助周边村民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促进脱贫户发家致富。
2
海口美兰区一脱贫户带动6名村民外出就业
五一假期还没结束,海口美兰区大致坡镇美良村的脱贫户苏家就已经收拾好行囊告别家人,前往三亚某工地打工。在他的带动下,美良村已经有6名农户前往该工地打工就业,大家一起赚钱养家糊口,为幸福生活打拼、奋斗,赴三亚打工的苏家就并不孤单。
种植富贵竹
摘下贫困帽
47岁的苏家就家有5口人。大儿子去年中专毕业从事送餐工作,受疫情影响收入有限;女儿和小儿子分别就读六年级和二年级,一家人的收入主要靠他种地和打零工,收入微薄且不稳定。女儿患有先天马蹄脚内翻症状,行动困难,光手术治疗就花销近10万元,一度让这个贫寒的家庭陷入绝境。
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教育帮扶、医疗帮扶等措施让苏家就没了后顾之忧。在政府的帮扶下,他们一家依靠养殖富贵竹和养猪,只用1年多的时间,在年底摘下贫困帽。借助精准扶贫的政策,苏家就把富贵竹种植规模扩大到了7亩,他也成了村里有名的富贵竹种植专家。
靠打拼攒下了钱,年12月,苏家女儿接受了手术治疗,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女儿的病能有钱治,我心里已经踏实多了。我还会扩大富贵竹种植的规模努力挣钱致富,不辜负党和政府的帮扶。”苏家就如是说。
疫情冲击“富贵路”
外出打拼“拼出路”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人始料未及,也打乱了苏家就潜心发展的富贵竹产业规划。
每年春节前后,都是富贵竹上市的旺季。自家种植的7亩富贵竹长势良好,本算好在春节前上市行情会不错的苏家就直言没有想到。“3、4月物流恢复后,收富贵竹的老板开始来收货了。但春节已经过去了,客商的收购意愿都不是很高,能卖出去的富贵竹比较有限。”苏家就告诉记者,往年他和妻子每天都要在地里打包富贵竹,今年妻子一个人都能打包完当天的收购量。
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苏家就和妻子商量,家中的富贵竹由妻子打理,自己前往三亚和老乡们汇合,一起打工。苏家就说:“工地的老板信得过我,让我介绍工友去工作。之前已经介绍了6名有外出务工意愿的村民过去了,这次我也过去,跟大伙一起干活。”
5月4日,假期还没结束,苏家就便与家人告别来到了三亚某工地务工。“工地很人性化,避开了最炎热的时段安排施工。我会电焊,收入比其他工友们还高一点。”苏家就笑着说。
对于何时能够返回海口家中,苏家就直言目前还不清楚。他告诉记者,自己希望能够在三亚多挣些钱,为家里减轻更多负担,更希望老乡们也能赚到更多钱回家
美兰区提供个岗位
贫困劳动力年度增收达.3万元
据悉,海口美兰区积极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力保贫困群众增收。近年来该区通过区主要领导帮忙联系、区人社局和扶贫办具体对接、区行业部门设置公益性岗位、帮扶干部积极找等多种方式,发挥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作用,组织了一大批贫困群众走上就业岗位。
截至目前,美兰区共安排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提供岗位包括区级护林员,京美、京兰环卫公司环卫工,学校、村委会、电商中心、中巴车队、琼剧团、邮局、公交集团、车管所、供销社、卫生所等单位工勤人员等岗位。贫困劳动力年度增收达.3万元、年人均1.85万元,较好地稳定了贫困群众家庭收入。
长按图片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