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
()
柿子:果中圣品美味树粮
徐阳龚榜初贾兴焕
推荐词柿子,在我国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加工历史也近千年。它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糖类及多种维生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被誉为果中圣品。北宋诗人仲殊赞美柿子: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树木档案柿属于柿科柿属,是柿属植物中作为果树栽培的代表种。全世界柿属植物约有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以中国、日本和韩国栽培最多。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拥有全世界80%以上的柿品种资源。柿子在我国可栽培区域极广,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大部分地区均可栽培。柿树易管理,柿果含糖量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被誉为果中圣品,也是著名的“铁杆庄稼”和“木本粮食”之一。柿树原产中国,历史悠久。据《诗经·尔雅》记载,早在多年前的夏商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对柿树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古籍中记载,柿写作“柹”,至汉代《礼记·内则》记载中首次改名为“柿”,并流传至今。公元6世纪的盛唐,柿树已形成大规模的栽培,并广植中华南北。随后柿子传入日本等邻近国家,并广受欢迎。诸柿食之皆美而益人我国栽培柿树历史悠久,据史料考证,南北朝时期,随着人们对柿树嫁接技术和柿子脱涩方法的了解,柿树开始作为果树规模栽培。唐宋以后,人们对柿药用价值的开发也促进了柿的发展。到了元明清时期,明高祖朱元璋亲身体会以柿代粮充饥,加深了人们对柿果及柿饼可以作为粮食充饥的认识,在自然灾害频繁的北方山区,几乎户户栽植。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云南保山甜柿示范林龚榜初摄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两水(水果、水产品)放开,柿子作为一种时令果品进入市场。近20年来,我国柿果产量大幅增长,特别是甜柿国内外市场销量与价格稳中有升。柿子主要有甜柿和涩柿两种,甜柿果子可在树上自然脱涩,成熟时,从树上采下即可脆食。涩柿必须经过人工脱涩才能吃。两种柿果都味甜、汁多、肉细、适口。次郎甜柿“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北宋诗人仲殊赞美柿子的名句,恰如其分地形容出柿子的色香美味。好吃有营养,这是评价果品的不二标准。古人赞它:“色胜金衣,甘逾玉液。”植物学大家林奈有“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慨。将柿的拉丁文名翻译过来意思是“众神的果实”,意指神的食物。柿子是我国传统的水果之一,在历史上也久负盛名。柿子也是中国家喻户晓、普通民众都能吃得起的水果,在老百姓的餐桌上经常可以看到。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院落里有种柿子树的习俗。在我国西北地区,饱食一份水盆羊肉的酣畅后,再来上几枚水晶柿子,仿佛沐浴在盛唐的光辉里;东北大炕上,几个冻柿子伴着一顿呼啦黑哨,恰如一片冰心落玉壶,猫冬日子中的燥热顿消,惬意无比;吴越之地,轻启柿皮,吮上几口方山柿,全身仿佛徘徊在花海中;劳作了一天的荆楚农户,随手摘上几枚甜柿,既充饥,又解渴,也是对他们一天辛劳的些许慰藉。柿饼柿子中含有丰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瓜氨酸、碘、磷、钾、钙、镁、铁、锌、硒。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一两倍,除了锌和铜的含量,其他成分均比苹果高。除鲜食外,柿子还能制糖、酿酒、做醋,亦可加工成柿饼、柿酱、柿脯、柿干、柿糕。尤其是柿饼,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同时,柿树易管理,柿果含糖量高,是著名的“铁杆庄稼”和“木本粮食”之一,故民谚有云“枣柿半年粮,不怕闹饥荒”“板栗柿子是铁树,稳收稳打度荒年”。柿果干柿漆是良好的防腐剂,柿木可作雕刻用材、家具用材、装饰品及高尔夫球杆。此外,柿树夏季树大叶茂,入秋后柿果柿叶鲜艳悦目,柿叶枫林别样春,具有良好的观赏效果。“林中有丹果,压枝一何稠。为柿已软美,嗟尔骨亦柔。风霜变颜色,雨露如膏油。”这是北宋诗人孔平仲对柿子的深情赞美。柿子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俗话说“一个柿子十副药”,民间更有心累吃梨、腿累吃柿子的经验。梁代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说:柿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本草纲目》中说:“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邑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柿子还是缺碘性甲状腺肿大患者的保健佳果,柿子含有较多的鞣酸和维生素,有降压止血、清热滑肠的作用,痔疮、便秘患者常食有益。柿蒂、柿果、柿根均为中医常用药物。“柿”间万物妙不可言人类文明出现伊始,便与柿相逢,先秦诸墓葬中出土的柿核映射着人们对柿的喜爱,并在悠久的栽培历史中,形成了浓厚的雅俗共赏柿文化底蕴。柿果多呈红色,民间有“红红火火”的象征。柿果成熟时,橘红色柿果挂满枝头如同人头攒动的集市,“市集果实的树”称之为“柿”。又因“柿”谐音“事”,人们便把吉祥喜庆等美好的内涵注入其中,于是便有了“柿柿”如意、万事(柿)如意、好事(柿)成双的美好寄寓。民间存有门前屋后种上两棵柿树的传统,赋以“开门遇好事(柿)”之意。一些柿果之乡逢男婚女嫁常以柿子相赠,或以柿饼泡茶待客,以祝愿生活幸福甜蜜、新婚夫妇心心相印。同时,柿果成熟之时,落叶已尽的树冠上硕果累累,也带给人以“红柿满枝谷满仓”的丰收喜悦。“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柿叶满庭红颗秋,薰炉沉水度春篝”,这些诗句中也无不映射着古人秋收的喜悦,也可以说没有柿子的秋天是没有意思的。《周公解梦》更是直述了人们对柿的意象,记载梦见柿子代表要有大的收获,财源滚滚;孕妇梦见柿子,则表示胎儿很健康,生一个男婴可能性大。杭州富阳亚林所甜柿示范基地之松本早生富有品种龚榜初摄柿果丰厚圆硕,曲线流畅,舒展大方,端庄大气;果色温润,气度内敛,深谙“自省、克己、慎独、宽人”的儒家君子气节,光芒凛于内而非形而外。深受古今文人匠人喜爱,以柿果为题的名画名壶流芳于世。柿果之相——圆形也是佛教禅宗所特有的形象,是“圆相”“圆满”的示意。牧溪的《六柿图》被尊为禅画经典,6只柿子,如6位禅僧随意坐在空旷的地方,同参禅论道,或相对无言而心中自知,在有限与无限的对立及分裂中,体现着超时空的永恒美。圆形也与道家的“虚无”的韵味相暗合,发人深省,柿树“繁花满树春才半”,五六月间“高树无风落柿花”,而正是此时生理落花、落果的“舍”,才保障了柿果丰收的“西成十之五”的“得”,并在这“舍得”之道中保持“无”与“有”的一种法相平衡。牧溪的《六柿图》柿蒂俗称“柿子把”,考古发现,“柿蒂纹”的装饰常见于古代的剑首、玉器、青铜器、陶罐、茶壶盖、门楣上。据王仁梓考证,“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学说与柿蒂和它的4枚萼片数相吻合,中央花托代表了中央,4枚萼片正代表了四方,更誉柿蒂为“天穹之花”。柿叶宽大、柔软,背面绒毛细密,可临书。古文人“好书,常苦无纸”,便常用“柿叶为纸练书法”,每每“九月十九柿叶红,闭门学书人笑翁”“满山柿叶正堪书”“著霜柿叶写诗新”。唐郑虔,爱书、家贫、无纸,便在长安慈恩寺“日取(柿)叶肄书”“岁收柿叶贮三屋”,终练就“疾风送云,收霞推月”的草书境界,冠有“郑三绝”之名,留下了“柿叶学书才不短”的美谈。绿水青山“柿柿”红甜柿可自然脱涩,风味佳,已得到国际市场广泛认可,我国的柿树栽培品种绝大多数为涩柿,甜柿栽培面积还不到整个柿树面积的2%,优良甜柿品种更是稀缺。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甜柿引种和选育工作,从日本引进甜柿种质资源,结合国内10多个品种,经过多年攻关,筛选出有“苹果的脆、梨的水分、哈密瓜的甜”特点的太秋甜柿良种。因为味道独特,具有采摘期长、果形好、品质优、树势强,且丰产、稳定等特点,太秋甜柿入选了“年度中国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