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蚀丸价格 http://pf.39.net/bdfyy/bdfyw/140224/4342803.html
在这世界上画画的人有很多,
但是画得好的人占得比例很小。
而画得杰出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于是,
人们称那些画得极其好的人
——天才。
萨尔瓦多?达利
毕加索
梵高
可是真的如此吗?
画画的好,
是因为有上天的“基因关照”吗?
毕加索活了92岁,
创作过3.7万幅作品。
3.7万幅!
什么概念呢?
从刚生下来开始画画,每天要画1.1幅。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非凡的努力就会成就卓越。
可是毕加索有句名言我们是不是忽略了。
“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
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一样画画。”
毕加索当然很努力,
但更关键是他知道如何努力,
为何努力。
努力需要条件:
兴趣和方向。
绘画是个享受的过程,
但是享受只是一个让孩子做下去的力量,
不是一个让他取得进步的方式。
所有的学习都要努力,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不是吗?
问题是他要怎么努力?
如何努力?
明确特定目标
“
先画个张,
锻炼自己的能力。
然后发现真的很有效果啊!
”
但有没有可能,
在画50张的时候,
就已经可以达到这个程度呢?
也好,50也罢,
这些数字就准确吗?
这不是因人而异的嘛。
这就需要在画画的时候有一个
“特定的目标”
举个例子:
比如想画好一个鸭蛋。
就像故事里达芬奇当年画鸡蛋一样。
设置一个“特定的目标”
比如:单纯地要把这个蛋画得比上一个有进步。
这个时候会怎么做?
会回忆上一个鸭蛋的绘画过程,
审视这个鸭蛋有哪些缺陷。
是线条不够圆润,还是体积感不够好。
那么这些问题,
就成为了下一个蛋的方向。
下一个蛋怎么画?
关键是“画得比上一个有进步”这个小目标。
专注-发现机制
梵高在给弟弟的信中这样描述自己的绘画状态:
作画时,就像给思念的人写信,
一个字接着一个字,
一句话接着一句话,
完全不能停止。
专注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时候就要聪明起来,
要投入思考,善于发现过程的价值。
加点佐料,来点奖励的小诱惑。
比如:
画完这幅画就可以看最新的动画了;
再练习十个鸭蛋就可以吃一直想吃的零食;
用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作为完成任务的奖励,
因人而异吧。
不能太舒服
现在,回忆一下,
上次克服绘画难题是什么时候。
解决难题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
如果在舒服的状态待了很久,
那么不进步就是太正常了。
想画得再好一些,
就要不断去挑战新的高度。
现在的人都开始注重健康生活,
很多人热衷于跑步。
一开始跑1km都气喘吁吁,
走一半跑一半。
后来3km都不在话下。
但如果不去接着忍受,
那种肺部炸裂的感觉,
就永远只能跑3km。
▼▼▼滑动红色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