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简越洋
采访/涼白開
撰文/涼白開
摄影/Chuck
鸣谢/城南诗社
他爱写诗,就和诗社的人成为好友,那段时间他刚好在设计深圳机场景观作品,诗社便邀他来做客一场花道分享会,这是他第一次踏足东莞。
分享会前一天,我在城南诗社见到简越洋,日本草月流一级花道师、草月流师范二级常任参与。
一茶一席,他修长的身板在我身边盘腿而坐,用一根橡皮筋把他黑白相间的发丝绑在后背,温文尔雅,轻声细语,谈吐间不乏幽默,连笑起来的气息都是波澜不惊。
简越洋曾经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像李小龙,李连杰那样的人,现在每周偶尔打打篮球,武术早已不玩了,他调侃自己年纪大了,玩不动。
六、七岁时跟着大哥,随师傅在老家云南学习少林武术,初中毕业参加过云南省武术比赛,说起来也算是半个运动员。
直到高中,把他身高这么一量,cm的身高不算特别高,但武术有时像体操,个子小的练武术动作反而容易些。
没能继续待在武术队,他就把兴趣转移到篮球,同时也爱上文学,跟着学校诗社的老师学习写诗。
读完高中,从云南飞去北京求学,那时的北大很自由,他在中文系旁听,一听就是5年,还收获了爱情。
女友在东京念完一年研究生,回来北京,两人喜结连理。年,妻子要回日本读博士,他到日本陪读。
考虑到日后去日本留学怎么混,他考了个二级厨师证,在日本一边留学一边打工。年,妻子念完博士参加工作,他开始接触并长期学习日本草月流花道。
涼:初到日本的那段时光容易适应吗?
简:最初在日本的日子过得很无聊,一句日语都不会,也不适应饮食。十几年前我到日本,物价特别贵,而且我还是个学生,真觉得什么都特别贵,恨不得什么便宜就买什么。记得第一次打工,在日本一家寿司店,最初根本不知道那个鱼洗一洗、切一切,可以直接吃。
涼:不会耍武术的厨师,不是一个好的花道师。你在日本自己找学校、找老师去学花道?
简:最开始是我的妻子先去学花道,后来她发现自己特别没有天分。我对动手做的东西非常有兴趣,她相信我会比较有天分,她就让我去学,我说「行,我去看看。」
后来我开始认真找老师,跟随著名花道家西山光沙老师学习,找到他,我觉得是对的,他的流派风格很自由,我比较喜欢。这位老师还是草月流师范会理事、草月流本部的讲师。
我第一次上完课把作品交给老师,他说我很适合做这个(花道),他觉得我做的东西与其他学生不一样。当时我还是比较理性,我跟他说「因为我是中国人,他们是日本人,所以我做的东西会比较不一样。」
当然他的肯定对我未来学习花道,从事这个行业来说非常重要,内心的自信,可以让我充满愉悦的去进行花道创作。
日本不像国内,花道学习没有学校,但流派非常多,日本花道据说有三千多个流派,每个流派风格都有点不同。
日本培养模式像师傅带徒弟,比如草月流,开始两年修完最基础的四个级别,如果你想成为专业老师,学完两年后还可以学师范课程,但若想学到最高级,可能要花十多年。这些人出来以后,可能会开一个自己教室(工作室),招生教学。
涼:学花道的人会对植物特别敏感吗?
简:其实我对植物并不是特别敏感,我可能对花道艺术本身比较敏感。我喜欢文学,我学习的花道与文学的背景都是中国文化。这些东西很多人看来是不同艺术门类,但在我看来所有的艺术形式相通。现在我做花道,得益于那些年在北大受国学的熏陶。
涼:据我所知,在日本大部分是女性在学花道?
简:目前是女性居多。花道在日本从寺庙里开始,和尚到武士阶层。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为了对抗西方文化入侵,提倡年轻女性妈妈学习日本传统文化,那时花道被政府极力推荐。
日本孩子由妈妈带,当时政府有一种说法「如果妈妈都是一群没有文化的人,那么这个国家的未来非常危险。」其实他们真正担忧的是日本文化在西方文化侵蚀下可能会没落。
日本至今还能把传统文化保留那么好,因为他们尊重传统,对自己的文化很在意,也跟日本政府的文化自觉有关。现在去日本,你也能看到满大街穿和服的人。在一个很小村子里,也有自己独有的传统节日。
反观我们国内,一旦开始学习别的文化,就会推翻自己的文化。曾经有个学生跟我聊到,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文化保存起来这么费劲?
我当时在想,这与中国整个社会发展有关,历史上新的朝代推翻旧的朝代,以革命性方式在往前发展,一定会出现「政权合理性」的问题。如何让政权变得合理?
他们首先就是砸烂所有前朝的东西,把前朝最有文化意义的东西都销毁,让人从内心忘掉前朝,跟随当朝前进,那么好的传统文化往往在朝代更替的时候被砸碎。
比如最早的阿房宫(秦国著名宫殿),如果真被烧了,一代人之后就被忘记,我们现代人也不会怀念它。
涼:国内很多人都分不清花艺与花道的区别。
简:花道与花艺都是插花艺术。花艺是西方艺术,花道是东方艺术。两者都是空间装饰艺术。
花艺更注重装饰性,尊重客人要求,比如今天布置婚礼现场,花艺师是否高兴,是否与男友分手没关系,与创作者个人情感无关,只要把环境布置热闹喜庆即可。
花道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我认为花道表达的是作者自己内心感受、对世界、对生命的表达。
我自己对花道有一个定义「始一花至一道」,我们是从「花」开始,但我们表达「道」的部分。「道」可以情感、人生世界理解和态度,花道更强调创作者自身表达。
涼:年你从日本中央工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就回国开工作室。在首都机场、深圳机场做的作品与平常作品有什么不同?
简:我的花道课程毕业后,家中就有了孩子,我对教育有自己的想法,一个孩子三岁之前的教育非常重要,老大是我带到三岁去幼儿园,所以我也希望把老二也带到三岁,原计划是今年回国。
刚刚谈恋爱的时候,我和妻子约定——「45岁之前我都陪着你,你去哪里我都陪着你。45岁之后我需要去做自己的事情。」
前年夏天暑假,我和妻子一块回国调查,我们判断现在是国内做花道的一个好时机,所以提前回国,在北京创立工作室。
教学上的小作品,适合家庭。机场做的是公共艺术景观,相对大的作品。去年回国第一次做这种大作品,用时与用料都有关,有广告公司为我做前期准备,比如竹子采购。用竹子做的作品,成型花了五天。
这次在深圳机场是做节日景观作品,东莞离得深圳近,顺便过来与诗社的朋友聊一聊花道,做一个讲座。
涼:初次来东莞,你之前对这个城市有了解吗?
简:之前没有来过,说实话以前对东莞印象只有两件事,一个是东莞经济(工业)很发达,另外一个就是服务业。
虽然工作室在北京,但全国各地都有学生,希望未来几年有机会,可以带着我的学生在全国各地做行为艺术,比如我可以带着他们来东莞,用当地特有的植物,做一次特有的花道宣传。
涼:在中国不同城市传播花道,希望未来能形成自己的流派?
简:想法与年龄有关,现在我考虑做一件事,会考虑这件事情除了挣钱还能干什么,这件事有没有意义。如果我做这件事只为了赚钱,就是单纯浪费时间。
说来惭愧,最初我学习花道,才知道花道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就有了也许以后可以回国「复兴花道」的想法。所以我很花心思做工作室,做花道。
袁宏道(明代花道鼻祖)时期,已经有非常完善的花道理论,花应该如何插、如何选择花材、花器、多大花器插什么花。日本那边至少我知道的流派,他们教授学生的内容,源用的都是这些东西。
我并不是想做日本花道的推广者,现在我也会跟学生说「你们在学习中国的传统艺术,不是草月流,我们在学自己的艺术,只是通过借鉴日本花道的发展经验,做中国花道的复兴。」
本期作者涼白開
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第篇
城市人文新媒體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