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社,是一群由热爱写作的同学和老师组成的,他们谈论文理、征稿办报、即兴创作、互评互点、相互学习。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十几岁·初中生阅读与写作》9至12月刊上刊登的三个优秀的文学社。随小编一起去欣赏他们的文章吧!文学社联盟是《十几岁·初中生阅读与写作》常设栏目,每期选取一个校园文学社,展示优秀作品。栏目开创以来不断有来自各地的文学社加入,在我们的刊物版面上占有一席之地。>>>点击此处可查看十几岁文学社联盟成员噢!
永州市岚角山中学岚星文学社:
晨风一缕,岚星闪耀
△永州市岚角山中学学生活动
山里孩子“朝见山岚高,暮喜山云还”,心生宁静,志比星云。文学之梦,遥远,神秘,又美丽,引领着他们用深情的笔墨记录生活,洗涤心灵,抒写性情。
年元旦,永州市冷水滩区岚角山中学岚星文学社正式成立,《晨风》社刊也和大家见面了,40名爱好写作的学生成为首批会员。“山岚泼翠淡烟浮”,社员们正在岚云掩映之下,携一缕晨风,走向那明星闪耀的广阔天地。
指导老师/洋中鱼
洋中鱼,本名杨中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永州市作协副主席。岚星文学社创办之初,洋中鱼老师就加入了文学社的大家庭,热心地为孩子们提供写作指导,是一位引领孩子们遨游文学海洋的“鱼”王。
文学社社长/唐美玲
唐美玲,岚角山中学语文组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教学工作之余,她用心经营着文学社的日常,带领社员在书海中品味文学之美,在生活中体悟文字之境
我家的芦荟
文/杨岚(永州市岚角山中学班)
指导老师/曾璇
芦荟应该算我们家阳台上最多的植物了。最初养芦荟,是因为姐姐的脸上老是长痘痘,妈妈说用芦荟擦脸对她有帮助,所以,从外面摘来芦荟,种在家中。
说来也话长。每逢春节,爸妈就买花,什么富贵竹、月季花、康乃馨等等。但他们工作忙,平时没时间照料这些花儿,有的花就枯萎凋谢了。只有芦荟,坚强地活了下来。
妈妈说,芦荟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干旱地区,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它的叶簇生、大而肥厚,呈座状或生于颈顶,叶片短宽,边缘呈尖齿状。妈妈还说,它们繁殖的速度很快。
我家的芦荟,最初只有一盆,是妈妈年底从零陵老家移植过来的。我房间窗台上那两盆,还有阳台上其他几盆都是它的后代。记得当时它还只有一点点大,像一棵小白菜。可是,到了年,它就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还生出了许多小芦荟,好像在跟我们家的狗狗比赛生孩子,看看谁厉害。妈妈见以前养花的几个花盆空着,就把小芦荟一个一个分出来,种到花盆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芦荟越长越高。高挑的个子令它们重心不稳,顶部有了倾斜的迹象。于是我们便用一根细绳子套着芦荟靠近顶部的位置,将细绳两端打结,再用透明胶布裹住结头。然后,拉住结头处,矫正芦荟倾斜的腰杆。当校准到笔直位置时,将结头粘在花盆外面固定。这样一来,芦荟有了支撑,只会往上长,再也不会偏离方向了。
最近几年,芦荟产品风靡全球。我不知道芦荟的功效是否真有那么神奇,但芦荟的一些妙用,倒是令我信服的,比如用芦荟汁来治疗姐姐的痘痘,立竿见影,胜过良药。
芦荟的生长,让我联想到每个人的成长。我以前在城区读小学,现在转到了城郊的小镇读初中。环境的变化使我像芦荟一样有了一种被分离出大花盆的感觉,但也让我懂得了生活的不简单和做人的不容易。我希望自己的成长道路,也像芦荟一样,不会偏离方向。
写作缘由
初写这篇作文的时候,我正好小升初,看着阳台上那几盆茂盛可爱的芦荟,不禁有感而发。开头介绍了芦荟的由来,开门见山,为下文做好了铺垫。中间部分介绍了芦荟的繁殖与生长。文章的最后,写的是芦荟带给我的感悟和体会,这也是文章的“灵魂”。如果没有“灵魂”,再华丽的辞藻也会显得空洞乏味。
教师点评
文章选材普通,语言朴实,如话家常,读来却回味无穷,令人深思。本文内容以芦荟的成长为主,还涉及到不少相关的人事物,却毫无凌乱之感,体现出了小作者写作思路的清晰和写作思想成熟。
宁乡市第一中学击流文学社:
击流文海,畅写青春
△宁乡市第一中学击流文学社
宁乡一中击流文学社成立于年,原名“红叶”,年更名为“击流”。社名源自毛主席诗词“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文学社秉承着“人文、青春、激扬”的社训,引导大家用文学浸润心灵,以文字书写生活。文学社定期出版刊物《击流》,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这里,你会看到一群心怀天下,有理想、有抱负、有斗志的文学青年。
文学社指导老师/文亚星
《击流》社刊主编,长沙市优秀教师。她自幼与文字结缘,擅于用文字记录人生喜怒;她热爱文学,享受从书中获取新知的快乐。教书之余,在“击流”这块热土上,她引领着一群有着同样爱好的孩子,在文学的天地里探索。
文学社社长/陈婷
她从小便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小说、诗歌。刚迈进宁乡一中的大门时,她便走向了击流文学社。她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她也享受徜徉在文海中的自在。
大观园诗社新演
文/邹筱彤(宁乡一中班)
指导老师/文亚星
时间之轮开了个小玩笑,将大观园从《红楼梦》中拎出来,直接抛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现实世界。
春光融融,探春和李纨沿着会芳河一前一后,踽踽而行。“现在大观园的运行总算进入了正轨。怡红院的花、潇湘馆的竹子、蘅芜苑的香草都联系好了长期收购人,‘观园观心’主题景区也已经开门营业;姐妹们在这儿都适应得不错。”贾探春语气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开心。
“三妹妹接下来是要休养一番了么?”李纨脸带微笑,转过头来问。“不不不,”探春正色道,“我想,之前咱们都忙得没空,现在是时候把咱们的诗社重新兴起了。”李纨顺手拂开眼前嫩黄的柳枝,说道:“我也正有此意。三妹妹,你有什么计划吗?”
探春似乎没有听到李纨的话,停下脚步在手里随意地把玩着一根柳条,眼望着清清的会芳河水,道:“想那时我们题海棠诗,咏菊花诗,开螃蟹宴,是何等风雅,何等惬意!哪承想,一夕巨变来到了二十一世纪。”
李纨接话道:“照我说,最近大观园的财政也宽裕了,是该搞点文化活动了,这也有利于为我们景区增加人气嘛。”探春沉吟半晌,缓缓开口说道:“我现在也只想到了一些大致的规划。第一点是,姐妹们虽说是写惯了旧诗,也更长于旧诗,可现在诗词毕竟不是文学主流,我们开社,还是少作旧诗为妙。就算要作,也可选些新的话题。第二点,我觉得姐妹们可以多尝试一下新的文学形式,像小说、散文、现代诗,虽说和诗词形式不同,但也不过是换个盛才情的容器而已。前段时间林妹妹将《葬花词》改成小说《踏着泪珠行走的花瓣》,不是获得了《人民文学》编辑部的赞赏么。”“对,”李纨补充道,“宝姑娘的一篇《柳絮随感》也在《萌芽》上发表了。”探春接着道:“第三点嘛,我想,咱们诗社也别关上门来办,到时候咱们广发英雄帖,寻找志同道合之人。”探春说到这儿,心底升腾出一股冲天的豪气,恨不得马上就动手。
仲春的阳光温暖又不刺眼,暖融融地照着会芳河。河边,是刚刚抽吐嫩芽的婀娜柳枝和河畔缓缓而行的两位女子……
写作缘由
《红楼梦》一直是我的心头爱,假期翻阅时突发奇想:如果能让大观园来到二十一世纪,看“大观园文化”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应该很有意思。曹公笔下的大观园虽然不可能真的来到二十一世纪,我发挥想象力,合理推导一番却是无碍的,于是就有了这一篇“大观园诗社新演”。
教师点评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作者撷取《红楼梦》园中一事,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驰骋于想象的思维空间,借助多种艺术手法细腻而立体地刻画人物,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群真切的“现代红楼人”,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红学的独到领悟。
怀化市宏宇中学荷韵文学社:
清荷相伴,捂梦于心
△荷韵文学社部分成员
宏宇中学荷韵文学社成立于年5月。“荷韵”二字源自周敦颐的《爱莲说》,寓意“以荷为楷模,耿直中正,清白为人”。荷韵文学社为学校的文学爱好者提供创作、交流、学习的空间,为社员们实现文学梦加油助力。
文学社指导老师/周礼
他有这样一个习惯:收集学生的诗词文字,修改之后,整理汇编,印刷成册。每当他抚摸着墨香四溢的作品集,内心就会变得平静,又充盈着斗志。教好书,与更多爱好文学的孩子一路同行。
文学社社长/刘芙伶
她喜欢用画笔描绘风景的夺目,用眼睛发现世界的奇妙,喜欢用笔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挥洒成一行行美好的文字。人们总想着在远方寻找本真,却不知现在所拥有的,即是全部。一纸,一笔,一路书香,足矣!
愿你一路逆流而上
文/向燕姿(怀化市宏宇中学班)
人如舟,事如水,人生如逆水行舟,只有逆流而上,方显英雄本色。
人生漫漫,何为逆流?逆流是在大千世界中活出自我,与众不同;逆流是在狂风暴雨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一生不过短短几十载,芽生叶茂,花簇果硕,最终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人的一生何其珍贵,如若只是随波逐流,虚度光阴,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跋涉于人生路上,犹如放舟烟波浩渺的长河。沿途中,也许你会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迷惘,会有李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悲痛,也会有杜甫“白头乱发垂过耳”的忧愁。你可以抱怨,可以哭泣,但不要忧郁,更不要妥协。
风雨之中,我们静下来想想,也许眼前正经历着的一切,只是通往成功之门的障碍。苏东坡官途坎坷,却保持着“人生如逆行,我亦是行人”的豁达态度。罗斯福曾经说过:“当时间的主人,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是啊!人潮拥挤,所以才更需要逆流而上的勇气。
虽然你害怕,害怕满腔执着被辜负。就像精卫填海,终只是空想,就像愚公移山,终望不见尽头。但你那打不败的自我,闪光的信念,让这恐惧消失了。你坚持走在那条被旁人称为“不可能”的道路上,就像无边的黑夜之中,那颗独自闪耀的星星,独一无二,异常璀璨。
不,你不是独行的那一个。
曾经,也有一位叫司马迁的先生,不为节操而轻死,不为妖言而苟活,忍辱负重,为时代立传,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曾经,也有一位叫曹雪芹的书生,矢志不渝“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哭成”一本《石头记》。全书没有一句不是仔细斟酌,没有一字不是反复推敲。很多人说他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可只有他心中清楚,他是在完成自己的愿望。
有人羡慕少年,因为他们有足够长的时间,看春风拂柳,看夏蝉鸣叫,看秋风落叶,看冬雪飞舞;更因为他们永不服输,绝不言弃,在海枯石烂后,依旧保持初心,逆流而上。
写作缘由
上初中了,大大小小的考试如家常便饭。闺蜜跟我倾诉她内心的忧伤和迷茫,滴滴答答的泪水浸湿了衣衫。我很想安慰她,振奋她。可是我自己也正在长辈的牵挂、老师的期待、现实的压力下趔趄前行。夜深时分,思绪翻涌,于是,写下此文与她共勉。
教师点评
在青春的路上,不只有亮丽的风景、绮丽的梦想,更有残酷的现实需要我们去经历。本文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目的,是启迪攀登者不要被眼前的挫折击败,要保持良好心态,不忘来时路,把每一次的考验当作提升本领的练习。习作文字精美,细腻生动,给人满满的正能量。
寻找盟友:文学社联盟正在湖南全省寻找新的伙伴。你所在的校园文学社想露面,想说说你们的故事,请跟我们联系。你一个电话,这版面就可能属于你。编辑部—。
THEEND编辑丨谢璐瑶二审丨孙韵终审丨谢龙统筹丨胡力丰咨询合作丨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
精品素材
学生写作
同步作文老师支招
校长面对面
小学刊订阅
初中刊订阅
高中刊订阅版权说明
文章综合来源《十几岁·初中生阅读与写作》年9——12月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