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写黄山谷的《苦笋赋》,颇不得心法。我像一个只喜欢结果的粗人,陷入最后两句: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涪翁旷达朗逸之笔墨,温润缜密的苦笋滋味,皆不入我心神。常自溺于半醒之间,怀半世痴缠,拿不起,又放不下。恰有友约,竹园扳笋。清晨的糊涂梦一时醒来,鱼跃而去。竹园在环西路右侧半山脚,是另一友的私人庄园,面积宽广,杂草密林,荒芜连天,就连独有的一幢小楼也向隅失色,像是久无人迹之感。大门一开,有两条黄狗远吠不止,心生恐惧。友的目光一绕,我们从左侧入园。竹林里刚出的苦笋就一一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扳笋的清脆声音不绝于耳。行至竹林深处,友调皮,大呼,有蛇。浑身的汗毛顿时倒立,手酸脚软。好在,是虚惊。从小到大,最害怕这软体动物,相对于蛇,完全可以忽略怕狗一事。你看,幸福来源于比较级,恐怖也可以在比较级中缩小。这人的心性,也真是随环境而幽深无际,疏宕自在呀。把采回的苦笋剥皮,焯水,红烧或是用火腿汤烩之,皆是美味无穷。在餐桌前,细细嚼咽了“甘脆惬当,小苦而反成味”之意,深以为然。苦笋亦是一味中药,其味甘、淡、微苦,寒,有清热利尿、活血祛风功效,可治风湿、食积、咳嗽、疮疡等症。苦笋还因含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有减肥和预防便秘、结肠癌等功效。但一想到爱吃竹笋的大熊猫,体态雍容,便对此一说产生无数问号。其实,这食苦笋之法,我也是近年才知。虽然生在盛产竹林的四平村,却从小就不知笋之滋味,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心酸之事。再回头看《苦笋赋》,宜宾虽产竹成海,彼时亦不食苦笋,认为吃了苦笋会发旧病,让人瘦瘠而死。如今,竹海的竹文化,已自成一系,竹子造福了江安人民。而四平村的人,吃苦笋的依然很少。我们已经习惯了祖上的规训,它太苦,不能食。其实不是笋子太苦,是人们的生活太苦。我们需要等竹笋长成竹子,再用竹子编成各种生活用具。家家户户都有个篾匠,技精的换得零花钱,技稍欠火候的也能省持家用。就地取材的竹子,换取我们不一样的生活。多年以后,当我们明白苦笋是盘中美餐时,也在竹林里为嘴而伤幼竹,却每一次都有犯罪感。完全不似今日,像在野外寻觅食物,生长了许多获得感。就连食苦笋的滋味也是变得回味悠长。回头再读一遍《苦笋赋》,又是得见另一境地,虽未生几多忧国忧民之慨,却对上士中士下士之差壤,粗识其中味。想素日诸事,谣言随风,迅疾无德,必是这世间庸常已遍是下士。江山草木,横戈高冈深谷,举目沧桑,既不能深哀,亦不知真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