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为了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新模式,通过磨课评课研讨交流,尽快打造高素质的名优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学校工作计划,10月28日,我校开启了顺迈高中“创优杯”校级赛课大幕。
为期五天的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已成为顺迈高中的传统,也是我们学校每年一度的教研组教研水平的展示与较量。
来吧展示数学教师-苏晓航
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
数学竞赛优秀辅导教师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二级教练员
曾获哈师大附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平面向量中的最值”-课后反思
在教务处方校长和刘莹主任的组织下,数学组完成了公开课的教学活动,教学的主题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高度融合。
本节课充分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做题过程,配合玲珑画板参与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从图形角度解决最值问题的简洁,循序渐进,达到课堂效果,使每个学生都经过主动的探究与思考,理解与掌握,使用与检测的过程。
语文教师-尚影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从教15年,多次获得“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教学风格循循善诱以生为本
“文言文翻译答题寻策”-课后反思
有幸参加“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创新模式探索”为主题的“创优杯”校级课堂教学大赛,颇有感触。
首先感谢语文教研组的同仁倾情相助,付出宝贵时间,给予我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关于此次课堂教学大赛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思考: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当今时代早已司空见惯,图文声像等集成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课堂教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解决学生学习的困难,增加学习信息量,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境。在课堂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更好融合呢?从学生活动角度我尝试改变以我为主的提问式个别点的单向输出方式,转而给学生分组,然后以组为单位利用多媒体设备形成互动,小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组与“我”之间,形成辐射;利用白板可视化可操作的优势辅助教学,目的是设计有助于学生参与、思考、探索的多媒体学习情境。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在“融合”方面亟需改进,利用信息技术要设计能够有力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问题,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知识表现形式,将信息技术效果最大化,改变单向输出、把设计好的东西展示给学生看的思路。
关于创新模式的思考: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环境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将崭新的现代教学思想及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过程,使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发生了重要变化。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以语文核心素养为中心,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课堂;加强实践性,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构建混合式式学习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纵观中外,均有很多成型的教学模式可供参考与学习,要做到创新模式是不容易的,针对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想运用信息技术达到与课堂教学融合进而创新教学模式的目的,仍需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熟练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开发软件的更多功用,利用数据分析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能力水平,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得出科学有效的结论,从而指导教学。
在教学的路上,只要再努力一点点,我们的努力就不会白费!
英语教师-孙力
硕士研究生学历
13年教学经验及多年班主任经历
曾获顺迈学校优秀教师称号
“英文小说写法”-课后反思
本课语篇类型为小说。小说讲述了两位好友相约二十年后见面的故事,所节选的内容呈现了主人公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等待重逢的场景;读写部分的范文是在该短篇小说结局的基础上续写的结尾。通过这一板块的学习,学生能够深人理解友谊的内函与意义,辩证地思考情与法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初步掌握小说的文体特点和小说结尾的写法。
物理教师-揣艳莉
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
从教14年,多次荣获榆树市校内基本功大赛、市内新课程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教学精品课一等奖
“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课后反思
结束了这次校内赛课,心绪难平,物理的教学一直在探索,一直在路上。
本次所选题目是《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是一节实验课,本节课实验目的明确,过程清晰,本节课涉及实验原理,器材选择,实物图电路连接,电路图设计,数据处理获取图像,均属于高考电学实验重点内容,也是学生最难突破的知识。
在本节课我选择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体验闭合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规律,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分压电路实际连接中的困难,设计了模拟实物分级连接电路,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从电路图过渡到实物图连接,突破难点;实验过程中,学生电表读数速度较慢,延长了数据获取时间;实验数据处理上,学生的困难是描点不准,标度选取不合适,不能坚持完成数据,课堂选择了屏幕演示处理数据,让学生体会自己遇到的困难应该如何解决,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探索,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设计与实践的冲突,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平时要多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多展示实验的操作过程,标准化实验操作,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数据处理智能化依然是本节要努力的方向,使用传感器采集数据,电脑得出图像会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让学生体会科学的魅力。
物理是实验学科,忽视实验教学永远会成为物理教学中的极大障碍,与同仁们共勉。
化学教师-董辉
从教十五年,曾多次获得省、市级教师讲课大赛奖项及省级奥林匹克化学竞赛指导教师奖
带出多届优秀毕业生,并在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作品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课后反思
10月29日上午第三节课,我在高二三班上了节化学公开课,课题是《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的内容是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知道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掌握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我讲这节公开课是在第一课时基础上,带领学生继续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重要应用。这也体现在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重要联系,完成了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这节课我整体完成度良好,知识目标,过程方法和情感目标都有体现。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问题设计层层递进,实验设计也打破了教材常规的设计,有整合,有新增对照试验,挖掘了深层次的沉淀溶解原因。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能更好的掌握原理,并学会利用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还有三个不足之处。首先就是课程设计的内容还是偏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需要上课比较紧凑。第二,之前的相关知识,学生掌握的还不是很熟练,有些问题启发后学生思考的还是很慢,甚至不知道从哪方面来回答,这跟知识难度和学生基础都有一定关系,所以以后我设计课还是要再充分了解一下学情。第三,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是偏向常规,亮点较少,吸引力不足,以后应该在设计的巧妙性上多下功夫。
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样的讲课大赛,有机会向更多的老师学习,自我锻炼,还能有所收获。
生物教师-李丹阳
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
多次获得“青年教师优质汇报课”奖项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后反思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植物激素中难度较大的一节内容,要求学生能读懂模式图、示意图,并且掌握设计实验、评价实验的能力,因此我在最初设计教学内容时,首先就想到小组探究的模式,自己动手,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首先,利用两根生根数不同的富贵竹引导学生提出生根粉浓度与富贵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展示预实验的结果,小组讨论完善实验设计。接下来小组动手进行实验,小组分工明确,一半修剪插条,另一半配置生根粉溶液。学生在实验中人人参与,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通过比较不同组别的实验结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的重要性。最后我展示了自己的实验结果,根据曲线图,学生发现促进富贵竹生根的最适浓度与假设有出入,并得出了低浓度生根粉溶液促进生根,高浓度生根粉溶液抑制生根的结论。到此,本节内容重难点基本突破。最后,利用生活中的根的向地性的实例,考察学生对生长素两重性的掌握情况,适当的引导后,学生总结出了正确答案。
教学反思:基于教学设计,本节课顺利的突破了难点,掌握了重点,学生和老师配合默契,在探究中学会质疑,强化动手能力。但还是有些遗憾,在学生制作插条时,出现了比如叶全去掉或者插条高度不同的组,这时我应该及时表扬他们的奇思妙想,最好能再发展出其他课题,而不是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这一个实验当中,这节课就更加圆满了。
本次活动的开展,为骨干教师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为教师间的交流研讨创造了机会。在课堂内容的进行过程中,对年轻教师教育理念和沟通技巧的提升方面起到了启发和示范作用,从而实现全校教师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供稿:顺迈高中教务处
供图:王毅
编辑:陈佳丽
审核:方瑞军
未完待续最新学校活动
点
阅读原文,预约了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