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企业近年来呈现出规模化、集中化的特点,年品牌房企凭借自身优势,销售规模持续扩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独角兽企业、黑马企业不断出现,中国奥园就是其中的代表。中国奥园年销售金额快速增长,达到.8亿元,较年增长.22%,增速在Top50房企中排名第二,这份漂亮的成绩单甚为亮眼。(年11月29日奥园正式更名为“中国奥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文中所指“奥园”或“奥园集团”均为“中国奥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奥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号:)年5月2日宣布,年首四个月累计实现合同销售约人民币.1亿元,同比增长36%;合同销售面积约.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平均售价约每平方米人民币10,元。年4月,中国奥园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95.7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95.5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33%和26%。中国奥园这位“课代表”近两年势如破竹,业绩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一路狂飙,今天我们来深刻剖析一下奥园。
亮眼业绩与增长速度
奥园集团在~年经历了波动增长的阶段,增速变化很大但总量较小。年,奥园沈阳、重庆项目开盘,年房市热度升高,奥园广东多个优质项目开盘遭到哄抢,都带来销售额的突然增长。年至今,奥园销售额迎来一段稳定的快速增长时期,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1.88%。同策研究院选取5家年销售金额与奥园集团相近的典型房企,在同等企业中奥园集团5年复合增长率排名第一,3年复合增长率仅次于佳兆业,而佳兆业3年复合增长率极高的原因是年销售金额较少。
▲奥园-年销售金额及销售金额增长率
奥园集团近几年来总资产及营业总收入持续增长,年以来增速逐渐加快。年-年奥园总资产复合增长率56.97%,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47.74%,如竹子拔节般快速增长。年总营收为96.15亿元,年总营收为.5亿元,年便已快速增长到.06亿元。可谓异军突起!
▲中国奥园飞速增长
不同市场背景下诉求不同
从时间上来看,房地产企业在不同市场背景下,所呈现出的特点和诉求也不同,同策研究院大致将时间段分为:年前,年-年间,及年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可归纳为资源主导阶段,是以土地、资金及关系推动形式的发展阶段。
在经过能力主导阶段后,房地产企业打下了基本能力的基础,而在年后,在房地产市场新常态下,企业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和能力,并进行延伸。未来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诉求将从能力主导向更高的阶段转变,注重开发端的金融化是重点,并与住宅产业化及运营结合,以此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其次强化针对C端的服务,扩大、维护业务客户群等,我们可将该阶段归纳为能力延伸阶段。奥园自年成立以来经过22年的发展,已基本完成能力主导阶段的发展,但能力延伸阶段的发展目标尚未实现。
奥园的发展紧跟市场脚步
企业的成长不能单独来看其规模有多大,发展速度如何,这些仅仅只代表企业的某个方面。一个企业发展得好不好,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的5个维度来进行衡量,即规模积累、运营效率、增长品质、成本控制、安全边际五个方面,即为“多快好省稳”。我们将根据这五个维度,对奥园集团进行剖析。
年郭梓文在香港创立香港金业集团,即为中国奥园的前身,公司最初仅在香港开展业务活动,年进入广东,成立广东金业集团,并提出以体育为主题的住宅项目开发理念,首个代表项目——广州奥园开盘即热销。在年公司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HK),并在年进入百亿俱乐部行列,年首次进军海外市场,并取得优秀业绩,年开始快速规模化。
▲中国奥园的发展历程
奥园的发展脚步紧跟市场趋势。年房产正式商品化,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奥园创业阶段正逢中国房地产市场第一次迎来繁荣时期;年在热钱、炒作、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下,房价大幅增长。此时的中国奥园恰逢创业阶段。伴随着年的四万亿计划与年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中国奥园加速迅猛扩展,成功登陆港交所。此时的一线城市虽然严控但需求仍旺盛,而三四线城市却因过度投资库存积压,大量房企重返一线城市。以来房地产市场步入“白银时代”,因地制宜,分而治之的调控思路控制市场流动性,中国奥园开启了海外扩张。年市场的火爆以及房价的快速增长,致使政府更有力的调控。市场集中度快速提升,房企快速规模化,地产大鳄显现。房地产市场定调,“房住不炒”,“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被提出,市场逐渐进入存量时代,踩准了这一系列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时间点,顺势而为造就了奥园的高速增长。
从土地层面来看,奥园集团近年来不断扩充土地储备,为奥园集团销售额高速增长奠定基础,年公司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达到.7万㎡,同比增长37.07%。同时公司销售面积增速更快,土地储备存续比不断下降,未来奥园将持续扩大土地储备规模,奥园行政总裁郭梓宁在年业绩会上表示,年中国奥园预计拿地款为亿元。
▲中国奥园土储情况
奥园集团的三年规划中把土地布局战略分为三步:年完成战略框架的布局,首次进入多个省市,初步建立起环渤海区域、华东区域、中西部核心区域和华南区域四大片区;年重点区域的城市群建立,在新进入城市及其周边扩大投资规模;年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