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的第一篇SCIldquo竹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

这句话源自年山东大学创办时的《山东大学堂章程》第三章第八节,这句话也是山东大学的办学宗旨。“教为天下,学为天下”是高等教育的灵魂,然而近年来,山东大学办学能力以及科研水平所受争议颇多。这些争议不但有外来的质疑,更有本校学子的自我怀疑。而山东大学真正的实力,逐渐淹没在舆论的洪流中。殊不知山东大学的辉煌辉煌历史,不仅在于学校的创立揭开了山东教育的历史新篇章,推动了中国早期高等教育兴起与发展。更在于她还培养了各个领域的学术大家,科研巨人。而其在科研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莫过于一篇关于“竹子开花”的《Nature》。没错,就是“竹子开花”

竹子开花

在古人的眼里,竹子开花和旱灾有明显的联系,往往在旱灾爆发前,竹子就会大面积开花,在竹子开花后不久,它就会结出绿色的果实,然后竹叶会逐渐枯黄,继而脱落,然后竹竿也会变黄,地下的根也会发黑腐烂。另外,竹子开花似乎像是会传染一般,此后的几年内周围的竹子都会陆续开花枯死。

中国大学的第一篇SCI

众人皆知中国的第一篇《Nature》来自于清朝著名科学家徐寿先生,但少有人了解,第一次在世界级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文章的大学不是清华,更不是北大,而是是山东大学。

关于中国最早发表于《Nature》的论文一直存在争议,实际上WebofScienc自年开始收录,在这之前来源于中国发表的论文也无法查验。但可以证实的是,年之后最早出现在《Nature》、来源为中国的文章发表于年,出自作者Tingle.A,这篇文章的落款,则是山东大学的最早前身——官立山东大学堂。而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TheFloweringOfTheBamboo”——竹子开花。

“TheFloweringOfTheBamboo”

按照现在的科学发展水平看来,竹子开花这件事微不足道,甚至还有人嗤之以鼻。

但这种非常见现象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在当时的环境下,被视为一种凶兆,“竹子开花”对中国彼时社会的影响甚至不亚于欧洲发现彗星引起的恐慌。

时任山东大学堂外教的Tingle.A却针对这个自然现象引起的社会影响向《Nature》发出了求助。

就这样仅仅三段话的内容,以读者提问的形式,发表于当时的《Nature》,引发了大众对于这一自然现象的科学性思考,登上了所有科研人努力想要达到的顶峰。

TheFloweringOfTheBamboo

是“必然”,还是“意外”

一定有人会说,是时代的局限性让这种看似没有价值的问题,以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形式登上了科研顶刊。但事实上,“竹子开花”登上科研顶刊却也充分展示除了科学研究它并不神秘,也可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说,“TheFloweringOfTheBamboo”并不能算是国人在《Nature》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但是其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之所以把这篇“竹子开花”视为山东大学科研史上重要的一笔,不仅是因为它作为山东大学第一篇SCI而存在,更是因为它带来的是新式高等教育的希望——以科学的思维,掌握万物的规律。不仅如此,中国第一篇可查验的《Science》也是来自于山东大学,发表于年。此后的数十年间,山东大学科研人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山大学子“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教授,在经历了曲折的科研之路后,仍然走向了物理学的神坛。

作为中国顶尖高校之一,山东大学如今也有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尽管近年来山东大学一直受到“古早大学没落论”的质疑,也不能影响其学术科研的进步。进入新时期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推陈出新,在SCI上发表研究成果。

科研的终结or学术的新生?

如果说不能人人都成为束星北教授那样的天才科学家,那作为山东大学的一部分,是不是每一位山大学子们都有能力提出“竹子开花”的疑问呢?山东大学当今的荣誉,是曾经每一位优秀山大学子的共同努力,而她未来的未辉煌,又将会由谁来创造?“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又将会由哪位山大人来践行?让我们拭目以待。来源:原创编辑:小木鱼图片来源:网络(侵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guizhua.com/fzfz/10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